移动互联网全面进入内容时代,阿里、腾讯等巨头均在内容上大举布局,围绕内容的创业者也多了起来,各色内容无孔不入地争夺着你的注意力。影视、文学、音乐这几个主流网络内容形式都已成为巨头的盘中餐,现在机会尚存的内容大抵是动漫、电台这几类内容。网络电台就受到创业者和风投的热捧,呈现出喜马拉雅、考拉、蜻蜓、荔枝群雄割据的格局,今年以来各大网络电台围绕着版权、主播展开过两轮激烈争夺,接下来大家竞争的胜负手将是什么呢?
电台在PC互联网时代的使用场景非常单一:集中在车内,车载FM成为广播业不灭的火种,而定位于其他场景的收音机,则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。网路电台兴起,因其基于手机,所以具有很强的便携特性,再加上广播内容的爆发式增长,因而适应了更多场景。
荔枝FM强调睡前时间,考拉FM和蜻蜓FM则从汽车突破。不过,毫无疑问的是,在选择一个点突破之后,网络电台必然会涉足到一切需要广播的场景,实现全场景支持。因为用户不大可能装几个电台应用,但其在不同场景均有收听需求,因此对于网络电台而言,全场景化才能抓住足够多的用户、获取足够多的注意力。
网络电台内容来自何方?大体有这几种内容生产模式:
UGC,荔枝FM的特征,即每个人都可以做主播,人人拿起手机就可以录音做一个自己的『频道』了,荔枝FM还给用户提供了自动混音等技术。优点是创作门槛低、内容更丰富,长尾内容多;缺点是内容整体专业度偏低,且需要较大的审核成本,如果用户上传了具有版权的作品将带来版权风险。由于明星顶部内容大都来自PGC,所以纯UGC模式较难满足顶部需求。
PGC,考拉FM、蜻蜓FM相对重视的模式,就是找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创作者(个人或机构),来创作内容,用户看到的就是专业主播,例如罗辑思维、凯叔讲故事,内容质量相对更高,但内容数量与UGC无法媲美。这种模式可以通过控制『专业门槛』,包括对创作者加入或者内容审核推荐门槛的把控,来实现数量与质量的平衡。
EGC,这种模式是自己做内容,编辑自己做内容,说白了就是传统广播电台的模式。